祝贺!中国足坛11月份迎来首位久违巨星,已跟于大宝合体登场_青训_佩尔·默特萨克_小球员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8:02:24阅读次数:0

11月初的海口足球训练基地,一位身高接近两米的德国人站在场边,目光紧盯着U15小球员的每一次跑位和传球。

他是佩尔·默特萨克,2014年世界杯冠军功勋、阿森纳传奇队长,如今的身份是枪手青训经理。 而站在他身旁的,是刚刚转型教练的国安名宿于大宝。

这两位中德足坛的代表人物,因一场名为“2025中英职业足球青训交流会”的活动同框现身。

图片

这场由中足联与英超联盟联合策划的活动,集结了英方多名青训核心人物:阿森纳U9-U16青训主教练汤姆·约翰、布莱顿教练发展主管本·史密斯、桑德兰青训经理罗宾·尼科尔斯等顶级专家悉数到场。

而默特萨克的亮相,无疑成为最大亮点。 活动期间,他不仅观摩了梅州客家与浙江队的U15精英联赛决赛,更直接下场与年轻球员互动,点出防守站位和沟通的关键问题。

那场U15决赛的比分看似平淡,但赛后默特萨克与小球员的对话却意味深长。 当浙江队小球员问他“输球后该如何调整”时,这位世界杯冠军回答:“24小时内总结问题,然后就要向前看。 重要的是你从比赛中学到了什么。 ”

而于大宝的观察更耐人寻味:“中国球员15岁前和英国同龄人差距不大,但18岁后差距拉大,问题可能出在理解和决策能力上。 ”

图片

英超代表们对中国青训的赛制表现出惊讶,小球员们在15天内打了7场比赛。 英方专家直言,高频率的赛会制比赛可能不利于长期发展,理想模式应是全年均衡安排高强度赛事。

中方教练则无奈解释:中国国土辽阔,难以实现每周跨区域交锋。 这种差异背后,是青训资源分配与实操难度的根本矛盾。

面对梅州客家小球员“如何提升决策能力”的提问,默特萨克的答案出乎意料地简单:“你们在丢球后才有沟通,但应该在丢球前就不断交流。 ”

他以阿森纳青训为例,强调防守球员需要主动观察、预判和呼应。 这种理念与他执教阿森纳青训的思路一脉相承,不仅教技术,更培养球场上的思考习惯。

于大宝在现场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:“英国同年龄段球员甚至能自己开赛前准备会,教练只需给建议。 而我们的球员太依赖指令。 ”

他透露自己曾赴英学习,深刻感受到双方青训在自主性培养上的差距。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球场表现,甚至延伸到语言能力,有英超教练指出,中国年轻球员缺乏多语言环境,可能限制其未来留洋发展。

图片

于大宝的角色转变同样值得玩味。 上赛季从中超退役后,他迅速转型为国安U17主帅兼U22国足训练员。

此次活动中,他不仅向默特萨克发出指导国安梯队的邀请,还主动安排前国脚冯潇霆为小球员授课。 这些动作显示了他对青训资源整合的重视。

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于大宝在交流环节反复强调“用脑子踢球”的理念。 他点评比赛时指出,浙江队身体占优,但梅州客家更擅长用配合和决策弥补劣势。 这种观点与他球员时代的经历呼应——从前锋到后卫的跨位置经验,让他尤其重视球员的适应性培养。

英方专家带来的数据化青训案例,为中国足球提供了参照系。 例如,英超U15梯队通常每周3天训练 1场比赛,偶尔一周双赛,且常与U16混编参赛。

这种安排既保证强度,又避免过度消耗。 而英国社区足球的基层参与度,更是远超中国目前以专业梯队为主的模式。

但直接套用英超经验显然行不通。 默特萨克在交流中提到,阿森纳青训会根据球员生理数据调整训练负荷,这种精细化操作需要庞大的技术团队支持,而大多数中国俱乐部尚不具备此条件。 中足联此次组织交流会,正是试图在理念碰撞中寻找本土化方案。

图片

这场高端交流活动背后,是中国足球长期面临的现实困境:一方面,我们急需默特萨克这样的顶级导师传授经验;另一方面,国土辽阔、基层教练短缺、赛制局限等结构性问题难以快速解决。 就连于大宝也坦言,中国球员阅读比赛的能力差距“可能源于教育体系的不同”。

更具挑战的是,如何将短期交流转化为长期效应。 默特萨克此次仅停留三天,但他对防守沟通、决策培养的强调,是否能在后续训练中被固化?

英超专家提出的“全年均衡比赛”理念,又能否在现有条件下找到落地路径? 这些问题尚无答案。

海口观澜湖基地的这场相遇,仿佛中国青训的缩影:我们有世界级的交流平台,有默特萨克这样的榜样,也有于大宝等本土教练的求变意识。 但理念与方法之间的鸿沟,仍需更多踏实的桥梁来跨越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no-data暂无评论